依我國稅法夫妻採合併申報制 簡單說 就是
納稅義務人得就其本人或配偶的薪資所得分開計算稅額
由納稅義務人合併填報於同一張申報書內申報繳納
依下列3種計算方式計算並選擇最低者申報
1. 夫妻所得全部合併計稅 合併報繳
2. 以妻為納稅義務人 將夫的薪資分開計稅後 再合併申報
3. 以夫為納稅義務人 將妻的薪資分開計稅後 再合併申報
釋例:
先生薪資550,000、太太薪資400,000、撫養一小孩、先生股利收入10,000
免稅額77,000
薪資扣除額78,000
夫妻標準扣除額92,000 (單身標準扣除額46,000)
故其本年度應繳納之綜所稅淨額為
綜所稅總額 - 全部免稅額 - 扣除額(夫妻) - 扣除額(薪資) = 綜所稅淨額
(550,000+400,000+10,000) - (77,000 x 3) - 92,000 - (78,000 x 2) =481,000
第1式夫妻合併申報
綜合所得稅淨額 x 稅率 - 累進差額 = 應納稅額
481,000 x 13% - 25,900 = 36,630
第2式將夫之薪資分開計稅合併申報
夫之薪資所得 - 夫之免稅額 - 夫之薪資扣除額 = 夫之薪資所得淨額
550,000 - 77,000 - 78,000 = 395,000
夫之薪資所得淨額 x 稅率 - 累進差額 = 夫之應納稅額
395,000 x 13% -25,900 = 25,450
綜合所得稅淨額 - 夫之薪資所得淨額 = 不含夫薪資之所得淨額
481,000 - 395,000 = 86,000
不含夫薪資之所得淨額 x 稅率 - 累進差額 = 不含夫薪資之應納稅額
86,000 x 6% - 0 = 5,160
夫薪資之應納稅額 + 不含夫薪資之應納稅額 = 應納稅額
25,450 + 5,160 = 30,610
第3式將妻之薪資分開計稅合併申報
妻之薪資所得 - 妻之免稅額 - 妻之薪資扣除額 = 妻之薪資所得淨額
400,000 - 77,000 – 78,000 = 245,000
妻之薪資所得淨額 x 稅率 - 累進差額 = 妻之應納稅額
245,000 x 6% -0 = 14,700
綜合所得稅淨額 - 妻之薪資所得淨額 = 不含妻薪資之所得淨額
481,000 - 245,000 = 236,000
不含妻薪資之所得淨額 x 稅率 - 累進差額 = 不含妻薪資之應納稅額
236,000 x 6% - 0 = 14,160
妻薪資之應納稅額 + 不含妻薪資之應納稅額 = 應納稅額
14,700 + 14,160 = 28,860
因28,860 < 30,610 < 36,630
故選擇第3式最有利 即以夫妻中薪資較高者為主體 分離薪資較低者計稅 並合併申報
另:新婚者當年度仍可試算選擇單獨申報或合併申報取其最有利者
自103年度起,夫妻的薪資或各類所得,可以選擇分開計算稅額由納稅義務人合併報繳,因此有下面的計算稅額方式:
1.夫妻綜合所得合併計算。
2.納稅義務人本人的薪資所得分開計算。
3.納稅義務人配偶的薪資所得分開計算。
4.納稅義務人本人的各類所得分開計算。
5.納稅義務人配偶的各類所得分開計算。
因為每一個申報單位的所得資料都不一樣,需要經過計算以後,才能決定那一種方式最有利,說明如下:
家戶成員 |
夫 | 妻 | 未成年子女 |
所得結構 | |||
營利所得 | 100萬元 | 60萬元 | 0 |
薪資所得 | 200萬元 | 150萬元 | 0 |
利息所得 | 15萬元 | 10萬元 | 10萬元 |
其他所得 | 40萬元 | 20萬元 | 0 |
小計 | 355萬元 | 240萬元 | 10萬元 |
免稅額 | 8.5萬元 | 8.5萬元 | 8.5萬元 |
標準扣除額 |
18萬元 |
||
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| 12.8萬元 | 12.8萬元 | 0 |
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| 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 | ||
7萬元 | 10萬元 | 10萬元 | |
妻各類所得分開計稅 | |||
15萬元 |
2萬元 | 10萬元 |
計稅方式說明如下:
一、合併計稅
綜合所得總額 | 減 | 全部免稅額 | 減 | 標準扣除額 | 減 |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| 減 |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| 等於 | 綜合所得淨額 |
6,050,000 | - | 255,000 | - | 180,000 | - | 256,000 | - | 270,000 | = | 5,089,000 |
綜合所得淨額 | 乘 | 稅率 | 減 | 累進差額 | 等於 | 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5,089,000 | x | 40% | - | 805,000 | = | 1,230,600 |
二、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
夫各類所得 | 減 | 夫免稅額 | 減 | 夫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| 減 |
夫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(註一) | 等於 | 夫各類所得淨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3,550,000 | - | 85,000 | - | 128,000 | - | 70,000 | = | 3,267,000 |
夫各類所得淨額 | 乘 | 稅率 | 減 | 累進差額 | 等於 | 夫各類所得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3,267,000 | x | 30% | - | 365,000 | = | 615,100 |
綜合所得總額 | 減 | 夫各類所得 | 減 |
免稅額(不含夫免稅額) | 減 | 扣除額(不含夫扣除額) | 等於 | 不含夫各類所得之所得淨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6,050,000 | - | 3,550,000 | - | 170,000 | - | 508,000 | = | 1,822,000 |
不含夫各類所得之所得淨額 | 乘 | 稅率 | 減 | 累進差額 | 等於 | 不含夫各類所得之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,822,000 | x | 20% | - | 130,000 | = | 234,400 |
夫各類所得應納稅額 | 加 | 不含夫各類所得之應納稅額 | 等於 | 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615,100 | + | 234,400 | = | 849,500 |
註一:夫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=270,000-【分開計算稅額之他方(妻)利息所得100,000+受扶養親屬(未成年子女)利息所得100,000】=70,000
三、妻各類所得分開計稅
妻各類所得 | 減 | 妻免稅額 | 減 | 妻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| 減 |
妻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(註二) | 等於 | 妻各類所得淨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,400,000 | - | 85,000 | - | 128,000 | - | 20,000 | = | 2,167,000 |
妻各類所得淨額 | 乘 | 稅率 | 減 | 累進差額 | 等於 | 妻各類所得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,167,000 | x | 20% | - | 130,000 | = | 303,400 |
綜合所得總額 | 減 | 妻各類所得 | 減 |
免稅額(不含妻免稅額) | 減 | 扣除額(不含妻扣除額) | 等於 | 不含妻各類所得之所得淨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6,050,000 | - | 2,400,000 | - | 170,000 | - | 558,000 | = | 2,922,000 |
不含妻各類所得之所得淨額 | 乘 | 稅率 | 減 | 累進差額 | 等於 | 不含妻各類所得之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,922,000 | x | 30% | - | 365,000 | = | 511,600 |
妻各類所得應納稅額 | 加 | 不含妻各類所得之應納稅額 | 等於 | 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303,400 | + | 511,600 | = | 815,000 |
註二:妻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=270,000-【分開計算稅額之他方(夫)利息所得150,000+受扶養親屬(未成年子女)利息所得100,000】=20,000
四、夫妻薪資所得分開計稅
夫薪資所得 | 減 | 夫免稅額 | 減 | 夫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| 等於 | 夫薪資所得淨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,000,000 | - | 85,000 | - | 128,000 | = | 1,787,000 |
夫薪資所得淨額 | 乘 | 稅率 | 減 | 累進差額 | 等於 | 夫薪資所得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,787,000 | x | 20% | - | 130,000 | = | 227,400 |
綜合所得淨額 | 減 | 夫薪資所得淨額 | 乘 | 稅率 | 減 | 累進差額 | 等於 | 不含夫薪資所得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5,089,000 | - | 1,787,000 | x | 30% | - | 365,000 | = | 625,600 |
夫薪資所得應納稅額 | 加 | 不含夫薪資所得應納稅額 | 等於 | 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27,400 | + | 625,600 | = | 853,000 |
五、妻薪資所得分開計稅
妻薪資所得 | 減 | 妻免稅額 | 減 | 妻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| 等於 | 妻薪資所得淨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,500,000 | - | 85,000 | - | 128,000 | = | 1,287,000 |
妻薪資所得淨額 | 乘 | 稅率 | 減 | 累進差額 | 等於 | 妻薪資所得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,287,000 | x | 20% | - | 130,000 | = | 127,400 |
綜合所得淨額 | 減 | 妻薪資所得淨額 | 乘 | 稅率 | 減 | 累進差額 | 等於 | 不含妻薪資所得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5,089,000 | - | 1,287,000 | x | 30% | - | 365,000 | = | 775,600 |
妻薪資所得應納稅額 | 加 | 不含妻薪資所得應納稅額 | 等於 | 應納稅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27,400 | + | 775,600 | = | 903,000 |
六、結論:本案採三、(妻)各類所得分開計稅最有利。
全站熱搜